成就综述
1962年冬,焦裕禄来到兰考,兰考遭遇严重的灾荒,全县的粮食产量下降到历史的最低水平。在除“三害”的斗争中,为了取得经验,焦裕禄同志亲自率领干部、群众进行了小面积翻淤压沙、翻淤压碱、封闭沙丘试验。然后以点带面,全面铺开,总结出了整治三害的具体策略,探索出了大规模栽种泡桐的办法。
整治三害
通过一年的艰苦奋战,兰考的除“三害”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。在总结除“三害”的工作时,焦裕禄作了明确透彻的总结。
治沙:沙区没有林,有地不养人,这是基本情况;有林就有粮,没林饿断肠,这是重要性;以林促农,以农养林,农林相依,密切配合,这是方针;造林防沙,百年大计,育草封沙,当年见效,翻淤压沙,立竿见影,三管齐下,效果良好,这是方法。
治水:兰考地形复杂、坡洼相连,河系紊乱,这是客观情况;以排为主,灌、滞、涝、改兼施,这是方针;舍少救多,舍坏救好,充分协商,互为有利,上下游兼顾,不使水害搬家,这是政策;夏秋两季观察,冬春干燥治理,再观察再治理,观察治理相结合,这是方法。
治碱:分清轻重,区别对待,这是方针;翻淤压碱,开沟淋碱,打埂躲碱,台田试种,引进耐碱作物,这是方法。
种植泡桐
为了解“三害”,起风沙时,焦裕禄带头去查风口,探流沙;下大雨时,他趟着齐腰深的洪水察看洪水流势。他所开创的水利工程,经后来引黄淤灌,最终让二十多万亩盐碱地变为良田。
在农民的草庵、牛棚,焦裕禄总结出治理风沙的办法:“贴膏药”、“扎针”。
所谓“贴膏药”,就是把淤泥翻上来压住沙丘。焦裕禄看到农民这种做法效果很好,就在全县推广。
所谓“扎针”,就是大规模栽种泡桐。焦裕禄了解到,兰考有“三宝”:泡桐、花生和大枣。他对泡桐特别重视,这种树能在沙窝生长,长得又快,五六年就能长成大树,即能挡风又能压沙。并且泡桐年年生根发新苗,可以陆续移栽,不用多投资。成林之后,旱天能散发水分,涝天又能吸收水分,可以林粮间作,以林保粮。
焦裕禄针对种树被毁坏,不好管理,老百姓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建立了一套有效的制度:确定林权,订立护林公约,设立奖罚制度,定期检查,各公社、各大队设护林主任、护林员。并大建育苗场。焦裕禄描述希望,提振士气,凝聚人心,全兰考总动员,人人种树,泡桐遂蔚然成林。
科传官方微信
科传官方微博